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北區申請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豐原財產移轉規劃, 台中北區併購交易支援會計服務推薦, 台中豐原稅務爭議預防與解決
清華碩士講述在中移動總部的日子:大企業里的小職員 接連著兩周,王林沒有一天能在晚上十一點之前離開辦公室。周末也總被加班占據。生活像一輛塞滿了貨物的桑塔納,踏實地奔跑著,“司機”王林覺得有點失落。剛步入社會時,他期待登上的是一輛沃爾沃。 “從小到大,自己一直覺得自己是人群中的那百分之十。但工作四年,越來越現實,覺得之前很多想法都不可能實現。現在就想著房子、車子,實際的問題。你要問我還有什么理想,其實挺可悲的,沒有了。”他低頭看著桌上的杯子,沉默了一會兒,“當然,我并不后悔進入中移動。” 選擇國企 2007年,清華碩士畢業生王林手頭放著幾份offer.畢業之前,他對人生的自我控制力都表現得比同齡人更出色一些。他中學就開始學習大學的物理課程,大學學習的是英語物理課程,從來沒有在學習上有過挫敗感。他是學生干部,會出色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但絕不會費心去主動策劃一個活動。總之,他承認自己是傳統的好學生,不太喜歡冒險。 中學時,他想當個物理學家。但在大學畢業前夕,他明白如果在中國當一個學者,恐怕缺乏一個好的環境和待遇。畢業時,他還曾一閃念想到過自己去創造一個偉大的公司,某天甚至可以上市。可是他最后承認,他很優秀,但和李彥宏、張朝陽這些人相比,他的簡歷上缺點什么,還是進入企業的好。 畢業前,水木清華論壇上一個招聘信息受到熱議。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要來清華校園宣講招聘了。他投了簡歷,隨后收到面試的通知。 國企招聘一般時間偏晚,早在中移動面試通知寄來之前,NEC中國研究院和浪潮電腦等公司的要約已經整齊地擺在王林的桌台上。前者是名列財富世界500強的日企,后者是國內著名的電腦公司。 王林并沒有左右為難,他迅速上網查資料。談起當初的選擇,他像答考卷一樣,邏輯嚴密。“中國有在國企里工作四十年的例子,但是還沒有在外企里待那么長的人。外企在中國的發展,不確定性太多,晉升層級也太慢。如果是去外企的公司總部,我還愿意考慮,但是如果是中國分公司,no.”第一步,他把外企淘汰了。 任何民營企業,比起中移動公司的規模來,都顯得蒼白。中移動公司上市香港,2007年利潤達870億元人民幣,在電信領域,即便是當時四個壟斷國企中,也是規模最大的企業。 更讓王林心動的是,“中移動從電信局分拆而來,肯分拆來的,很多都是膽子大的年輕人,這樣的企業相對老國企而言負擔輕,應該更有沖勁。” 后來,國家開發銀行也看中了他,他抱歉地告訴對方,自己已經有了選擇。 年輕的畢業生王林尋找到了一棵大樹,他不想只是來乘涼的,他想和這棵大樹一起成長,做一番事業。 優越感 那年夏天,北京的知了叫個沒完,王林脫下了牛仔褲,換上商務休閑褲和新買的襯衣開始來中移動上班。 上班的第二天,領導把部門的新員工集合在一起,介紹部門情況。幻燈片寫了70頁。“當時震撼了,念書時覺得20頁的幻燈片已經夠長了,沒想到在國企里,這么龐大。” 位于金融街的中移動大廈,由兩棟樓組成。初入職,他根本分不清誰是中移動的員工。總部五六百人之外,還有和中移動有業務關系的廠商直接派駐的人員。他驚訝地發現,所在的一層樓,百分之六十的工位是留給“外援”的。只要有新項目,總有合作廠商收費或者免費上門來為他們服務。有些人和他朝夕相處了一年。 國企的“大”,“眾星捧月”的感覺,在他工作的第一年,感受頗深。 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王林和部門領導飛到了南方某城市。剛入公司,第一次出差,新奇之外難免有些緊張。飛機落地后,當地市公司的領導,省會公司的領導和省級分公司的領導都出現在機場。他和領導被專車接走,整個出差過程被照顧得很好。國企系統有時會發出電磁爐一般的溫度,你可以感覺到“組織”強大帶來的溫暖。 后來,王林發現,其實系統內平級接待,根本算不上興師動眾。如果你是部門領導級別,會有廠商去機場接送,全程接待。如果是市場部出差,接送的可能是公關公司;如果是財務部,接待的可能是咨詢公司。中移動作為行業領域內的老大,總能讓員工感受到大公司的威儀。 更多時候,王林待在總部。每天早上,一頓免費的豐盛早餐在中移動的食堂等著他。中午花2元錢品嘗自助餐廳的美食。現在他已經習慣了,但工作第一年覺得吃得不錯。 工作之余,國企也為員工提供了多彩的娛樂活動。工會,這個在各大企業已經萎縮的名詞已經偏向裝飾作用。但是在中移動這樣的國企,它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每個職工給工會一年繳納兩三百元的會費。工會成立了若干個組織,如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游泳協會……定期組織活動,提供場地、器材。 還有不少相關廠商等著贊助他們的活動。比如冠名一個他們內部的籃球賽。 每月發工資的時候,那張長長的工資條上,基本工資“不好意思說”,但還好,收入在他手上的,有補貼:每個月除住房公積金外,還有2000元的房補,還有車補,勞保,等等,年收入十多萬元。 大企業里的小職員 2011年,距離王林進入中移動已經四年。四年中,中移動利潤翻倍。“中國最賺錢的中央企業”、“財富全球500強”等名號,王林早就爛熟于耳。 中移動公司總部分為各大部門,大部門里面各下轄著各處。王林還處于中移動生物鏈的較低端,作為一名普通員工,漸漸感覺到大公司的微妙。 他要寫一份材料,需要部門幾個處之間的互相協作。關系好的部門,材料兩天就能給你。關系不好的,陪上笑臉,一個禮拜也給不了你。 “你能怎么辦呢?不能生氣,只能找你的領導,讓他找他的領導。”有一次,一個簡單的任務,由于別的部門之間不配合,從處長之間的溝通上升到了部門主管之間的溝通。王林很費解,也很沉默。 這似乎是成長到一定規模公司的通病。華為在其內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華為十大內耗問題淺析》,列舉了“本位主義”、“各自為政”、“站隊”等內耗的問題。王林和同事們一邊看一邊笑,把“華為”換成“中移動”就行,里面描寫的問題,“簡直一模一樣”. 有一段時間,他幾乎半個月朝九晚十一的工作就是為了寫匯報。通通都按照70頁以上的標準來寫。“國企里,部門多,層級多,比較多。大家做的事情非常相似,你怎么能突出你的成績來呢?只有拼命往里面填細節,事無巨細地寫。其實挺煩人的。沒什么價值。但就要這樣。” 匯報用的幻燈片,一個主題,王林最多改過50次。翻來覆去地改,斟酌每一個用詞。每一次都被領導打回來再改。直到把每一條成績說得更具體,把每一個牢騷寫得更委婉,“你不用那么直白,領導都是聰明人,一看就知道有什么問題。” 王林曾是個理想主義的青年。他的朋友說,在學校時,王林喜歡談論的是人生和理想,工作以后也會談,“但漸漸認識到現實,有些無可奈何。” 王林現在已經不大談理想,“只要在中國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沒什么好談的。” 他會和朋友討論整個公司的戰略和方向。有的理解,有的不解。作為普通的員工,贊同與質疑,其實都不重要。 “你最好改” 王林曾很有激情,很執著。四年前,他面試的時候,對方問他性格有什么缺點。他說,他太執著,認準的事情非要做下去。上大學期間,導師明明告訴他一個研究方向行不通,但是他還是要試試,不撞南墻不回頭。 “這樣的性格有好有壞,但是在國企,你最好改。”對方說。 剛進入國企的時候,他雄心壯志地想“升官”.按照規定,進入公司五年就有提拔為副處的機會。 四年后他說,“和我一樣工作了四年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做管理工作,結果很難量化,如何能分出誰做得更好一些呢?” 他內心仍有希望,但現在看起來更平和。 “有個剛提拔的副處長,聽說,他的爸爸是某中央媒體的總編輯。”他喝了口水,慢慢說,“中國有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這是有道理的,家庭背景從各個方面都會影響子女的未來。當然,這些二代很優秀,即使只看簡歷也不輸給任何人。” 漸漸地,很多東西,他之前厭惡或者批判的,他開始接受。“可能是因為我的立場不同了,也確實是看到了新的東西。” “念書時,所有替運營商說好話的觀點,我都能找到一一反駁的理由。但是現在,我又能逐一反駁我以前的觀點。中移動的成本為什么這么高?比如美國,在鄉野和隧道可能沒有信號,對美國運營商而言,這是不具備商業價值的投入。但是對中移動而言,盡可能的覆蓋,這是國企責任問題。” 回頭來看,王林進入國企確實是運氣。但是這樣的運氣并不能幫助他完全規避生活中的壓力。 他眼下最緊要的就是房子問題。在單位附近,他看了好幾處房子,價格逼近四萬。如果沒有家人幫助,他無論如何也付不了首付。 王林覺得委屈,中移動號稱是最賺錢的公司,但是收入并不是最好的。“因為中移動直接從百姓口袋里收費,社會上的情緒很大。金融行業的利潤不如中移動,但是他們收入是我們的數倍。這公平嗎?” 他這樣看問題的根源,普通百姓難以從國有企業的巨額利潤中分享收益,這是體制問題。但作為普通員工,承擔這樣的后果,王林想不通。 由于“社會議論”太多,2007年以后,新入職的中移動員工收入和老員工拉開了距離。他在等待和老員工同等的收入水平。現在看來,形勢并不明朗。靠個人收入輕松買房,已經越來越遙遠。 這幾年,中移動總公司也不是鐵板一塊了,開始有人員外流。那些等不到升職加薪的年輕人,開始失去耐心。“每年有十幾人辭職去那些收入更高的公司。我認識一個人,工作四年,每年都比別人做更多工作。但是升不了職,走了。” 但更多的人留下來,“擠破頭想進來”. 每年各省公司翹首以盼的就是總部的一個機會。那些你見到在中移動大廈里工作了幾年,仍然沒有等到正式的編制的同齡人,熱切渴望一個編制上的空缺。 這里不完美,但是王林知道,相對別的地方,他所在的仍然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堡壘。 清華高材生北漂七年沒有家 清華差生10年奮 斗經歷 清華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五段勵志語分頁:123
最佳新人獎獲獎感言(一) 能獲得2008年盛威國際“最佳新人獎”,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同時也深知背負著這份信任和厚愛,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 回想我參加工作這半年的時間,內心無限感慨。2008年6月2日,我正式成為盛威國際的一員,帶著幾許忐忑幾許期望,我開始了我休息三年后的第一份工作,在過去的三年內我完成了從一個妻子到一個母親的角色的轉換,當寶寶開始入托的時候我,我知道自己是時候做回自己了。上班的第一個月是在工廠里度過的,在這一個月里,我每天頂著烈日坐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往返于工廠,每天驗貨、發貨,一切都是陌生的,過去的經驗也無從談起,自己也開始茫然,不知腳下的路該如何去走。當自己身心疲憊快要撐不住的時候,我聽到了這樣一段話,也就是這一段話一直支撐著我鼓勵著我。這段話是新東方學校的校長俞敏洪說的,他說:“一個人一輩子一定要做幾件讓自己在年老的時候回想起來都會感動地落淚的事,有些事情可能在當時確實將要把人壓垮,可是當你真的走過后再回想起來真的會為自己感動地落淚的。”當時聽完這段話后我如釋重負,感到自己眼前的困難又算什么,既然已經選擇就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經過幾個月的磨合,我的工作也開始走向正軌,雖然現有的崗位偏離了我當初的設想,但心境內已開始趨于平淡,因為我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記得當初有人我問我:“為什么一定要從頭開始做,你已經不是剛畢業的學生了?”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投入一份新的工作,如果不了解產品不懂得技術,是無法深入工作的。”也就是這樣一個想法促使我選擇了工廠事業部,在這樣的一個部門里讓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愉悅與開心。 目前經濟形式嚴峻,金融危機、降薪、裁員,每天的新聞都在重復著同樣的話題,這讓我更加感受到可以努力工作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一者可以在經濟上獨立二者可以增強自信,豐富人生,提升能力。其實另外支撐我努力工作的是我的女兒,做了母親以后才知道責任的重大,因為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最佳新人獎獲獎感言。所以我必須努力工作,努力生活,要讓她知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她想要的。雖然有時她會說:“媽媽,我一聽‘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這首歌我就很傷心,想哭。”聽了這些話心里確實也有幾份酸楚,但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是做父母責無旁貸的義務! 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悟,我現在感受就是平實做人,認真做事,吃不著苦的苦比能吃苦的苦還要苦!珍惜我們現擁有的,感恩我們現所獲得的! 最后,讓我們堅信盛威的發展讓我們成長,我們的共同努力會讓盛威更加輝煌! 最佳新人獎獲獎感言(二) 時間如梭,果真如此,不知不覺我來到戴維尼這個大家庭已經這么久了。在這里我真的學到很多很多。剛畢業時我是一無所知,到現在我能作為最佳新人站在這里,我覺得很榮幸,這是公司領導和同戴們對我的最大的肯定。 從坐上開往深圳的火車的時候,我就相信在這里我能夠找到一個屬于我自己的舞台。后來很榮幸的我來到戴維尼。在這里,我很開心。因為公司很像一個大家庭,每一份子就像家庭的一位成員,大家相親相愛,定期的還有一些活動,大家一起玩,有時候就算犯了錯誤,大家也都會原諒我的,并給我建設的意見給予我指導。這是一個讓我不斷收獲并給我感動的地方。 說起工作呢,我一開始是沒有一點工作經驗的,剛開始處理售后事宜的時候還是比較吃力的,有時候還會犯一些錯誤。(www.lz13.cn)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可幸的是我有一個好的搭檔和一個很耐心的經理,對我是一點點的教。對于處理跨部門事情的時候,大家也是很配合我的,對我也是很支持。在這里我要真心的感謝你們和每一個幫助我支持的同戴們。 不論是對待工作還是生活,我從來沒有奢求過什么,就是認認真真地工作生活。當得知自己被選為最佳新人獎的時候,我是很激動的。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能得到這個獎項的,就算沒有得到獎的話我也會繼續一如既往好好工作,但是其實把獎狀拿在手里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這是公司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自己的一個交待。對于我而言,這樣的2012年才完整。 對于新的一年,工作方面我也是有新的愿望和目標的。首先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能做好的就做的更好,不能做好的就盡量做好,總之,不斷精益求精;其次,我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并鍛煉自己的接受能力,售后客服這項工作還是很能鍛煉人的,有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對于提高我個人的應變能力還是比較有幫助的,經理之前和我說過,這是一個收獲大于付出的崗位,我很珍惜我的崗位,我也很珍惜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和戴維尼這個大家庭。總而言之,我會不斷的完善自己,服務好每一個客戶,維護好我們戴維尼的形象。 感謝2012!感謝戴維尼!感謝每一位可愛的同戴們!有你們真好,讓我們在2013年創出更輝煌的成績! 國家助學金獲獎感言 勞動模范獲獎感言 國家獎學金獲獎感言分頁:123
方文山:我比別人平庸太多 如果說“勵志”是一項商品的話,我想我應該可以算得上是最佳形象代言人吧!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猶記得小學暑假時,跟鄰居在住家附近的工地大樓撿拾綁鷹架的廢鐵絲,還有工人喝剩的鋁罐拿去變賣,雖然報酬只有十幾二十塊台幣,但當時小小年紀對于能靠一己之力掙錢還頗感自豪呢! 接下來高中時期的寒暑假,則混跡桃園、龜山一帶的工業區當起廉價勞工。當兵前,做過廣告派報生、高爾夫球桿弟、餐廳服務生、工廠作業員等。退伍后,送過報紙、擔任過紡織廠機械維修工、百貨物流送貨司機等。 在來台北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則是防盜系統技術員,這份工作需在尚未完工的工地大樓施工,工作流程是先在墻面鉆洞、鋪設管路,然后穿插電線、安裝器材,最后再測試驗收。人待在沒有空調、空氣悶熱、環境雜亂的場所,汗流浹背地辛苦工作,其工作性質跟水電工差不多。 而我現在則在台北市宏偉的辦公大樓里吹著冷氣,使用超薄型液晶屏幕電腦工作,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處理業務,跟別人約在講究氣氛的咖啡廳討論公事,就人生際遇而言,實有著截然不同、天壤之別的待遇,也因此我一直是個很惜福的人,對曾經幫助過我的人都心懷感激。 我私立高職畢業,出身自一個藍領階級的家庭,也就是所謂的中下階層。而這私立高職日間部的文憑已經算是我們家最高的了,我們家次高的學歷是私立高職夜間部,再次就是初中跟小學。 老家在花蓮南部靠近台東的一個偏僻小鎮,早年家里的經濟狀況一直很不好,自有記憶以來,我從沒有拿過什么零用錢,(勵志文章 www.lz13.cn)求學階段也沒有上過一天的才藝班,什么學鋼琴、繪畫、書法,還有補習英文等,是連想都不用想的事情。甚至我們家小孩也沒有人讀過幼稚園。而我則是桃園那一票結拜的兄弟里面,最晚擁有手機、信用卡和汽車的人。 雖然小時候家境并不好,但家人相處融洽,物質欲望低,生活也算過得去。殷實敦厚的雙親,當初從家鄉北上發展時沒帶走家里一毛錢,在沒有任何社會資源與人脈的情形下,完全憑借著他們夫妻自己的力量胼手胝足,貸款15年的房子七八年前才付清,如此倒也順利地拉扯我們家4個小毛頭長大。全家人清清白白沒有人為非作歹,況且我姐雖只有高職補校的學歷,卻在為人母時很爭氣地考上代書資格。 陳述這些我個人的成長經驗,并不是在灑狗血博取什么同情,其實社會上經濟狀況比我們家糟的大有人在,如果你還在抱怨自己的家世背景不能提升你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看看我的例子吧!要論出身,我可是大陸“文革”時期的紅五類,所謂的貧下中農。況且我的身高外形自認在人群中也并不是很起眼。也就是說,我個人條件比起時下一般年輕人都平庸得太多了。一言以蔽之,可以說我在人生的起跑點上,一開始就已經落后了。 11年前,我29歲,還在離台北車程約為1小時的桃園地區工作,還沒有手機,也沒有申請信用卡,沒有個人專屬的E-mail信箱,因為那時我家根本就沒有電腦(其實就算有,那時候的我也不會用),更別說擁有一輛奢侈的私人轎車,銀行存款通常就是當月薪水的數目,然后到了月底又歸零,過著幾近摩登原始人的生活。乍聽之下,還真有點匪夷所思,不太像是活在台灣的年輕人,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后來北上來台北發展時,剛開始月薪只有兩萬,我每天騎摩托車從桃園來台北上班,整整騎了快一年,一直到我貸款買車為止。 我本身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可謂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分頁:123
ACC711CEV55CE